ca3844da319f4c20b4575210cf86eb2e/images/be2db4c7a2c94e0292f99e3a8ea1e9cd.jpg 大道不孤——中国国家画院中青年艺术家邀请展
大道不孤——中国国家画院中青年艺术家邀请展

现场|大道不孤——2022年度中国国家画院中青年艺术家邀请展:石赤不夺·魏杰作品展在京展出 现场|大道不孤——2022年度中国国家画院中青年艺术家邀请展:石赤不夺·魏杰作品展在京展出

来源:中国美术报发布时间:2022-07-18

7月12日至7月25日,由中国国家画院主办,中国国家画院创研规划处、《中国美术报》社承办的“大道不孤——2022年度中国国家画院中青年艺术家邀请展:石赤不夺·魏杰作品展”在中国国家画院明德楼三楼颂厅展出。本次展览作为中国国家画院“大道不孤”系列展的第十三回,通过“家国情怀”“鉴影图真”“饮真茹强”“不贰法门”“石镌心经”五个章节,展出了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所副所长魏杰篆刻作品200余件。

嘉宾合影

“大道不孤——中国国家画院中青年艺术家邀请展”是自2021年初启动的展览项目,展览以个展的形式,系列展出中国国家画院院内中青年艺术家的创作成果。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卢禹舜表示,中国国家画院作为国家级美术创作研究机构,作为中国美术的“国家队”,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繁荣中国美术、传播中国文化为己任,以勇攀艺术创作高峰为使命。展览以“大道不孤”为主旨,就是要鼓励艺术家们在弘扬艺术大道的同时,不断探索、追寻,交流、互鉴,以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为创作要求,努力创作出无愧于新时代的精品力作。

展览现场

此次展览主题“石赤不夺”出自汉·扬雄《太玄·度》:“石赤不夺,节士之必。”它告诉我们做事情要意志坚定,安如磐石。这也是魏杰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刻印、从未懈怠的座右铭,魏杰在其自序中写道:“印之于我,是生是活。吾刻印,印亦刻我。开合收放,娟秀阳刚,吾与印,皆无定数,所能者,见机行事,随遇而安,得一世之快也,旁人安知?”作品呈现上,魏杰的此次个展特意避开书法,仅以篆刻的形式展示自己近年来的艺术面貌,“我的艺术之路以篆刻起步,40余年来它已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我与篆刻的感情非常深刻。在我看来,一部印学史可以说就是一部中国史,从商周至明清,每个朝代的印章都有良好的表现。我希望通过展览为印文化的发扬光大贡献一份力量。”

展览现场

众家谈

卢禹舜(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大道不孤”是中国国家画院的一个学术品牌,是基于“大道不孤、天下大同”的基本理念,希望呈现当代艺术创作既“百家争鸣”又“百家和鸣”的发展态势。从艺术发展建设的角度,中国国家画院一直积极倡导艺术实践和探索,以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为目标要求进行创作。魏杰的篆刻作品,非常有代表性。他从传统中走来,有着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基础和对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深入理解,他以敬畏前人、敬畏历史、敬畏传统的态度做学问,下大功夫临摹了诸多艺术精品,并在对历史文化传统血脉的赓续传承中,进入了创新发展的道路。

在吸收借鉴前人的基础上,魏杰对篆刻的内容、风格、形式、语言都进行了个性化的探索和追求,体现了新时代艺术创作的创新创造精神。此外,魏杰每一件作品都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无论是篆刻的具体内容,所使用的形式和语言,还是边款的处理,都体现了一个艺术家创作的理想和高度。从制作层面上来看,篆刻精品的创作需要一定的高度、深度和难度,魏杰具备一个大国工匠高超的技能技巧。可以说,他既有大国工匠的工匠精神,又富于创造和创新深刻的思想内涵。他的展览让我有大道不孤、天下大同,百家争鸣、百家和鸣之感。

徐涟(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看到此次展览中魏杰的200余件篆刻作品,我深感震撼,从中我感受到了艺术家的心境、修养和功夫。魏杰性格安静、含蓄内敛,几十年间日复一日地埋头治印,方才创作出了如此规模的优秀作品。从作品来看,魏杰从远古的战国玺印、秦汉铭文、瓦陶文字等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进行创作,因此他的每一方小小印章中,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灿烂文明。对观者而言,通过魏杰所篆刻印章,我们可以在其中与古文明对话。

展览现场

杨晓阳(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魏杰是一个有个性、有实力、有传统、有创新,并已形成自己独特面貌的篆刻家。受西安这个古城古代文化、革命文化、现代文化、外来文化的影响,以及以傅嘉仪为代表的诸位书家的教导,魏杰转益多师、博采众长,作品既有深厚的传统,又有强烈的个性和灵活多变的样貌,他不断地从篆书、行书、草书、岩画、木雕、石雕、汉画像石等元素中汲取营养,以独特的造型、区别于当下各路名家的章法构图,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艺术风格。

魏杰已经完全摆脱了篆刻的实用功能,将其作为一个纯粹的、独立的、不受内容限制的艺术品。他的作品每一张都像一幅字画,其中刀法像笔法,构图像绘画,再配合点线面的虚实搭配,可以说魏杰将篆刻艺术化,你可以说他的作品是篆刻、是文字、是绘画、是石刻、是版画……材质上,魏杰的作品有石头、泥、陶、瓷、金属等,在我看来,他是一个全面的、成熟的篆刻家,背后有着丰富的文化支撑,如文学、哲学、宗教等,但从中国传统艺术的发展来看,魏杰的艺术还很年轻,未来还有更大的前景。

曾来德(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书记、中国国家画院原副院长):在我看来,篆刻既是书法行为,也是绘画行为。作为当代篆刻界的杰出代表,魏杰在书法、绘画方面有着很深的造诣,他将书法和笔法融入自己的刀法中,形成了一种全新的艺术样貌。从形式上来看,魏杰的作品在题材、构图、边款内容等方面可谓变幻无穷,每一方篆刻就是一幅画,印章虽小,但胸怀天地。

胡抗美(中国书法家协会原副主席):魏杰这个篆刻展别开生面,有许多新的东西,在策展以及在作品构思中都展示出一种新的理念。值得一提的是他的边款,他把边款和印面进行互动的创作,达到了相得益彰的效果。我觉得魏杰有一种阐释学的观念,在构思变化方面,生动而丰富多彩,这种丰富的全方位的展示篆刻艺术,在当代篆刻展中并不多见,很有创意意。其次是,它的印风很大气,和我们的时代相匹配,从他的作品里可以窥视到很多信息。他的每一方印章和边款,在如此有限的空间内充满着创变的思维观念,一方小的印章和边款,却像一篇大文章,这个文章就是对我们这个时代的阐释。

在他作品中真实的反映出他创作瞬间的情感变化,既有传统又有创新,而创新里又有工稳细腻的一面,也有奔放富于张力的一面,这两者有机的结合,表现出了时代的气息,我觉得这个展览很成功。

展览现场

朱乐耕(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创作院院长):魏杰先生的篆刻风格豪放、姿意灵动,讲究刀法的趣味。展现了中囯传统艺术审美“天趣为上”至高境界。在方寸的治印空间内,魏杰先生讲究刀法的启承,气韵的流动,如行云,似流水。精巧与粗旷,虚与实,开与合,变化万千,充满着神奇与惊喜。出生在西安古都的魏杰先生,受西北地域浓厚华夏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滋养,对古陶印,古汉印热爱与大量的收集与研究让魏杰先生的篆刻中带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古意与神韵,崇尚当代精神与自我个性,又使魏杰先生在作品中流露出的是既古典而又当代的审美品格,他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时代的大家风范。

祝愿魏杰先生的篆刻艺术永远长青。

李刚田(西泠印社副社长):魏杰对古代印章收藏颇丰,研究较深,这使他对篆刻艺术有着深刻的理解,他从古都长安来到北京,把汉唐气象带进展厅,使得这个展览别开生面。把小小的篆刻方寸印面做成如此宏大的一个展览,难能可贵,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篆刻在当下面临的许多新问题有着深刻而独到的思考。如何将古典的艺术赋予当代的生命力;如何将小众的艺术推向社会公众;如何把握对方寸印面的文化解读与形式表现之间的关系,等等问题,魏杰通过这个展览的创作与策划在寻找答案。

崔志强(西泠印社理事):魏杰的这个篆刻展,无论是在策展上,还是作品上都充满了独到的创意,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魏杰是一位很早就成名的篆刻名家,在这个年龄他还在、并还能精致的临摹古玺印,对篆刻艺术向更深处的探究付出心血,其始终笔耕不辍的精神,足以证明他在篆刻艺术取得的成就而做出的奉献。

魏杰的这个展览展出的创作形式非常丰富,包容量很大,有石印、陶印、玉印、甚至还有玛瑙印、陨石印,并且还独创了书临古玺印,这些有益探索,丰富了篆刻作品在展览上相对单调的展出方式,给未来丰富篆刻展览以及对篆刻作者创作提供了新的启发和思路。

展览现场

董雷(中国国家画院创研规划处处长):这是一个十分别致而有新意的篆刻作品展,与我们以往看到的所有篆刻展都不同,“石赤不夺·魏杰作品展”从作品的格调、品质、形式以及内容的组合、展陈的创意等各个方面,都让我们看到了“篆刻”这个相对小众的艺术门类的大包容性!在金石交错之中,熔铸着魏杰的审美品格和艺术追求。诗文书法金石等多方面的修养,在石、铜、陶等多种材料中精彩呈现,很多已经跨越了篆刻,进而打通书画印的界壁形成一种综合性的审美。这是一次难得的能够引发对篆刻进行思考的好展览,期待能够激发更多观众的审美感受!

魏广君(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所所长):魏杰性情中正得之温和、宽厚绵之大气。他长期沉浸于对古器物的结构性研究中,尤其是对先秦玺印、汉碑、封泥、瓦陶拓影的情景与文字进行解构和重组,有续性的师古使他的印艺取得了突破性的创造,成为新时期以来中国篆刻领域的重要作者,当代以先秦古玺印式出新样式的代表人物和开拓者之一。风格上,魏杰在用字、用刀和结构布局上广泛借鉴采用封泥古陶刻划痕迹,以及各类经典碑额、瓦当文字等,用刀在显露出他温和敦厚印面效果的同时,能将“时间的锐利”即锋芒的刀痕保存起来,有意无意的让我们看得到。此外,魏杰对这次展览极为重视,临写临刻了大量自己收藏的封泥、玺印和临创的作品对比性的布置在现场中,通过多个章节的安排,单纯的用印来组成展览空间,而且取得了移步易景的视觉效果和心验的转换之喜,或表现刀法之妙,或展现器物之美,或呈现艺术家独特性情的边款刊制与精妙的拓工,如此,魏杰为我们提供的是一个“移情震荡的发抒之美”审美空间,该类型追求野逸的天趣,具有最充分的表现倾向,它是庄禅哲学在篆刻艺术美感中的体现。“移情震荡”的审美意象象征了高蹈独立的精神品格。特别在“印外求印”的创作理路中,包括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玉器、岩画等纹样,乃至具有独特地理地貌的自然山水形象等都在这种审美类型中转化为内心的情绪体验,进而通过特定的篆刻语言得到隐喻式的传达和表现,如此是魏杰予我们的当代启示。

洪厚甜(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所副所长):在中国国家画院“大道不孤”系列邀请展中,魏杰是目前唯一一个选择纯粹以篆刻作品展示创作成果的艺术家。对于中国当代书法篆刻艺术的启迪,魏杰篆刻的意义主要表现在:在吸收中国印章最传统的秦汉元素之外,魏杰还从秦砖、汉瓦、昭版、铜镜、钱币等文物中获取了极富活力的篆刻源泉,多视角、多元素地重构篆刻艺术的新面貌。技法上,魏杰站在现当代艺术的立场上,对篆刻的刀法、章法、形式进行探索实践,反映当代的艺术精神,呈现艺术家特定时段的生命状态。总之,无论是哪方面的突破,都是魏杰对传统的新解读、新跨越和新提升。

陈明(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所副所长):魏杰老师的篆刻作品有一股浑穆流丽的劲儿,既有汉印那种古朴典雅的感觉,更有文人篆刻俊朗高逸的风度,意蕴籍厚,耐人琢磨。在创作中,魏杰特别在意刀刻手法、图式章法的趣味性,不受规范的束缚,即使在其临刻的作品中也可品味到对前人范式独具匠心的改动。而他创作的陶印更为恣肆放逸,似乎随手刻来,笔画俯仰欹正,自然天真,充满勃勃生气。在观念上,魏杰始终注重写意性的表达,主张“印外求印”,重视技法之外的积淀和探索,这跟传统文人画的创作思想是一致的。

张立柱(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家):古人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今书画界却淡此格言而热闹起操作炒作,但魏杰的篆刻作品展又让人们再认识了古格言的精准与深刻。数千年长安文化的深厚积淀和浓深的个人悟性与强烈的现代艺术感觉融溶一体,每一件都耐读不舍的作品集中推出仍让早已熟悉魏杰的我感到惊异。我乃篆刻门外汉,但在展厅里仍强烈的感知到艺术的魅力,难得的一个展览数次想赏读,甚至从众多小方块里获得了震憾感,这是在诸多书画展的巨幅作品前都曾难有得的。魏杰是一个艺术感觉极好心灵又甚纯净淡朴之人,他具备了艺术大家应有之潜质。

曾翔(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家):魏杰是当代篆刻领域里的一个代表性艺术家,重点表现在他极富古意的印章中。魏杰印章的“古”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他的文字用字比较高古。魏杰篆刻艺术的一个特点就是寻找更远古的篆刻语言,他从甲骨文、战国秦汉玺印、陶文等角度“入古”,并不刻意追求创新,这是很难得的地方。第二,他的印章形制比较特别。魏杰的篆刻作品有梯形、三角形、椭圆等,通过这种不规则、不平稳的形制打破了我们常常所追求的平整对齐。第三,他的手法比较独特。魏杰镌刻印章时刀的角度和力度,借鉴了民间刻画的手法,突出线条的原始书写状态,在经意和不经意之间展示篆刻的意趣和艺术家的情感。此次展览全面展示了魏杰对中国古印的理解与研究,非常难得。

展览现场

蔡大礼(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家):相比于书法、国画、油画,篆刻相对来说显得比较小众,因为它所用字体是已经退出实用领域的篆书,可以读懂和欣赏的人并不多。魏杰则大胆地以纯粹的篆刻作品进行展示,对大多数观众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普及活动。在多年的创作实践中,魏杰对篆刻有着一套自己独特的理解,他取法秦汉,精研古玺,虽然作品的形式内容多样,但风格的一致性很好,特别是它们在篆法层面是统一的。此外,陕西书风对魏杰的影响在他的印里也有所体现,如他对一些长线条的运用,一些特殊结字方法的运用体现了魏杰取法学习的渊源,以及他的独立思考与创新,证明了他是一个比较成熟的篆刻家。此次展览为广大篆刻爱好者和同道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观摩交流的机会,其中魏杰收藏的一部分先秦古玺和秦汉至魏晋的古印,也特别值得大家来参观。

王东声(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家):在我看来,魏杰的篆刻与他的人是一致的,他的性格趣味与他的审美观息息相关。作为陕西人,古城长安丰厚的文化遗存,如秦砖汉瓦、碑刻古玺等,深刻影响着魏杰的审美,亦使他的艺术实践极具内涵和张力。从魏杰的作品里,我们能够感觉到他极为克制、内敛的外在气质之下的内在的不羁,而且他近年尤其表现出对新形态、新面貌的创作思考。如何在个人创作中不断探寻新的生发点,是每个艺术家都应思考和把握的,因为创新思维与创造力是艺术家的天职。本次展览,是魏杰从艺几十年以来的首度个展,也是一个需要细细品读的展览,观赏者可以从中获得不同的感知和启发。

朱培尔(《中国书法》社长、主编):魏杰兄的篆刻,重在写意,重在意境的表达。他刀下的线条率真而凝练,他把刀与石头的碰撞,融会为华丽苍茫又不失高古的金石表现。作为一位早年成名的篆刻艺术家,难能可贵的是伴随着他的创作,对于古代玺印还一直在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反复的锤炼使他近期的篆刻愈发隽永厚重,愈发高古飘逸,使作品的意境体现出更加丰富的层次感。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展览的作品展示形式,是他刀与石头的碰撞过程中体现内心的律动的有机呈现,作品的境界,因为有了情境的融入与沉浸式的体验而得到了质的升华

沈奇(西安财经大学文学院教授):研读魏杰题为"石赤不夺”之篆刻艺术大型个展,击节有二。其一,直接感受:在多为粗人干细话而一招鲜吃遍天的时候,魏杰潜沉修远、越众独倬而奇峰横绝,招招鲜,招招创新,不重复任何他者也不重复自己,其已有成就,足以立身入史;其二,理论认证:近年我在学界提出"内化现代,外师古典,通和古今,再造传统"的创新理念,在魏杰作品中得以典型个案之呈现,实可谓高标独树而必影响深远。

展览现场

陈丹(中国国家画院公共艺术专业委员会研究员):在我看来魏杰的篆刻面貌丰富多样,不同的作品有着不同的性格,其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东西特别多。从设计的角度来看,魏杰篆刻的刀法、章法、样式,构成极具视觉美感和文化内涵,优雅且富有节奏感。魏杰给人的感觉朴实无华,但他的内心却非常华丽,浑厚拙朴与内秀活泼相得益彰,这正应了他“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的个性风格。祝愿他“大道不孤”在方寸之地,信马由缰,驰古越今,卓而不群。

高庆春(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西泠印社理事):魏杰多年来对古老的篆刻艺术传统有着深入研究和实践。此次展览全方位地展现了魏杰在篆刻方面的创作成果,非常精彩。魏杰以战国秦汉玺印、文字为基础,并从中不断汲取营养,消化吸收,化解融汇,出以己意,这一点非常难得。此外,他通过古印临摹派生出来的创作,在我看来并不是原样照搬临古,而是在这些经典的基础上加入独特的个人理解,创造了一些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展现出強烈的个性风貌,这样的创作方式为当代篆刻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模式,具有典型性和借鉴意义。

崔自默(中国艺术研究院专职创作员、国防大学美术书法研究院院长):这次展览集中欣赏魏杰先生作品,令人叹为观止。魏先生早年即师法西安中国书法博物馆创始人傅嘉仪等前辈,有着深厚的传统功底。尤其是陕西历史文化悠久,让他在篆刻和书法方面拥有了丰厚的文字基础。创作上,魏先生极具创新意识,他从甲骨文、汉缪篆、金文、陶器残片中汲取造形营养,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魏先生早期的篆刻讲究规矩,注重传承。这次年则表达新意,强调印章的构成感。刀法随意且富有弹性,使他的篆刻古朴而清雅。整体章法节奏感强,气韵生动,在似不经意间展现了笔墨的沉着、痛快。魏杰的篆刻有情、有趣、有法、有理,百看不厌,常看常新。

展览现场

相关链接:

展讯|大道不孤——2022年度中国国家画院中青年艺术家邀请展:石赤不夺·魏杰作品展

文字:杨晓萌

视频:李恺

摄影:武广宇、吴越

编辑:彭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