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市井冈山——中国国家画院《扶贫颂》写生采风项目纪实
踏着秋末的霏霏淫雨,我再一次登上井冈山。粗略算来,前后大约三、四次了,且多数都是雾霭沉沉;但这些都止不住我,重上井冈山!在我心底里,这里总是云蒸霞蔚,一片气朗神清……
回想起来,从懵懂初开到而立、不惑,“井冈”这个字眼,始终萦绕心怀。早年是知识的启发,而后是感情的灌注,今天则是内在的驱动……如此这般,不仅仅因为它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更因为它是二十世纪中国精神升起的地方、当代中国的人文故乡。某种意义上,“上井冈”是国人的生命意向,也代表了我的主张。
经历了又一次绿皮火车的颠簸,我站到了茨坪镇的街道,在绵绵如牛毛的细雨中,眼前的一切都轮廓清楚。久违的街景,有了一丝秋凉的冷峻,但不知怎的,我对这里饱含了的感情!因为这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总有说不尽的故事,貌似平淡的背后隐含了多少枪炮声,关联了多少凄风苦雨、电闪雷鸣、风云突变、铁血柔情。那个今天被命名为“天街”的地方,窗明几净、神清气爽,谁曾想当年这里又是怎样的红旗漫卷、激情澎湃、刀光剑影、血雨腥风。那一片黑黄相间的院落,是当年中革军委总部所在地,草鞋、红巾、袖标、长矛、大刀、斗笠都记载了曾经的峥嵘岁月。尽管眼前已是琳琅满目的百姓民生,尽管夜晚已是华灯如炬的繁荣街景,但我脑海里飘过的确是漫山遍野的红旗、摩肩接踵的红军、神采飞扬的八角帽和雄姿英发的毛委员……没有办法,这就是一个时代的记忆,一种人文精神的浇筑,一个理想世界的现实表述。不到井冈,就很难懂得中国精神的现当代含义,更不能深谙今天跋涉的真实意义。所以,毛主席有诗云,“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我的衍生理解是:只要有志,必上井冈山。
神山村,离井冈山仅个把小时的山路,但习总书记三年前去过,因此它闻名遐迩,也就成了我此行的第一目标。那是一个云雾笼罩的山谷小村,十几二十户人家、百十来人口,青壮年基本外出务工,村中无壮劳力,但山水异常优美,置身其中的人心境无比舒畅。这里满目葱茏、绿意沁人心脾,满谷溪流、润泽源自心醉,满眼青山、自足自在心里,满身惬意、自然侵入心底。左香云,村里唯一的壮年人,全国人大代表,神山村的“代言人”!一路引导着我看了总书记走过的所有角落,告诉我总书记如何与村民谈天说地、如何鼓励大家脱贫致富、如何在他家打糍粑、如何夸奖他的竹制品生意……他说自己很庆幸没有离开村子进城打工,否则就不会有今天发达,更不会遇见总书记!从他的神采飞扬里,我清楚地读出“自信”这个字眼,也更深入地理解了人民群众在国家主席心目中的真切意义。这样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里的醇厚民意就是人间道义。
北山陵园和纪念馆,是此行的第二站。已记不清这是第几次,我抬着花圈为井冈英烈敬献了,但有一点我很明白,在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特殊日子里,我发自肺腑的前来,真实地代表了我的一片心!雨丝密了,象征了我的那份敬仰,如波如澜;云雾起了,隐喻了我的那份纪念,如履如沙。当我握住儿童团员雕像手中的红缨枪时,内心的冲动与激动油然而生……俯视整个茨坪、放眼五百里井冈、聆听“红军阿哥你慢慢走嘞”、致敬小井红军医院的英灵,“中国革命”几个字赫然目前,真实可敬、感天动地、刻骨铭心!
杜鹃山,柯湘、雷刚,王佐、袁文才,无数个名字与之相连,真实的、虚构的、历史的、人物的、艺术的,总与井冈山的斗争休戚相关;但当它有了另外一个“笔架山”的名字时,它的层峦叠嶂、奇峰突起、云霞苍茫、谷壑幽深、苍翠欲滴,和盘托出了“绿色井冈”的传奇,难怪有“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的传诵!今天的井冈山,不仅有红色文化的传扬,也有当代文明的颂扬;不仅能让红旗万代传递,更能让历史在未来的岁月放出光彩。井冈山文化,已成为当代中国的文化标志,映红历史、烛照现实、启迪后世。
一山一水一城一地,能牵动历史的走向、国家、民族和大众的命运,井冈山首屈一指!
张译丹写生作品欣赏
编辑:彭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