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eabb54e6b4f34829df3e1cb6e4170/images/105ecb27614945559ac06841a32f752d.jpg 要闻
要闻

贵州省遵义市——中国国家画院《扶贫颂》写生采风项目纪实 贵州省遵义市——中国国家画院《扶贫颂》写生采风项目纪实

来源:中国国家画院 文/图:魏杰、魏广君发布时间:2019-12-02

图/文:魏杰

                                          图/文:魏杰

花茂村

坐落在遵义市枫香镇的花茂村,就像它的名字一样美丽,这里四面环山,空气清新,角楼白墙,花繁叶茂,一派繁荣景象。特别是在党的扶贫政策扶植下,近几年来,面貌有了根本性的变化,如今的花茂村,已看不到一丝贫穷迹象,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12000元以上。花茂村在脱贫攻坚上,打了一个漂亮的胜仗。

花茂村不但红色文化底蕴深厚,这里的制陶业也很发达,当年红军在这里就曾建立过红色工会,即制陶工人工会。现在这里仍有以毋先才为代表的制陶作坊50多家,习总书记2015年6月到访时,与毋先才的合影,被高高挂在堂前。

2017年12月,花茂村荣获2017名村影响力排行榜(300佳)荣誉,2019年7月,文化和旅游部公布首批320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花茂村榜上有名。

苟坝会议

距离花茂村不到五公里,就是84年前红军召开苟坝会议的会址。苟坝会议是在遵义会议两个月后召开的,如果说遵义会议是中国革命的转折点,那么,苟坝会议则是这个转折点中极耀眼的亮点。

苟坝会议成立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三人团,完成了遵义会议改变党中央最高军事领导机构的任务。进一步确立和巩固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地位。

我们通过这次参观苟坝会议会址,彻底了解了遵义会议和苟坝会议之间的关系,认识到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要意义。

花茂村当年对红军的帮助以及其深厚红色基因,必将激励着花茂村人在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宽。

马灯真理小道

1935年3月10日深夜,毛泽东独自一人打着马灯,步行三里路,找到周恩来,说服周撤销进攻打鼓新场作战计划,又同周恩来一起做朱德的工作,经过争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终于说服了与会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和中革军委委员。

毛泽东坚决反对进攻打鼓新场,使中共中央、中央红军再一次避免了一次重大损失,毛泽东走过的这条山路被誉为真理小道,也称作“毛泽东小道”,可以说,马灯照亮红军路,小道开出胜利途。

当我们沿着真理小道行进时,远处不时传来十送红军的歌曲,似乎又把人带回那峥嵘岁月的年代……

长五间

毛泽东当年在苟坝会议期间,对红军进攻打鼓新场持反对意见,以及对红军生死存亡的担心,提着马灯夜行三里地,正是在“长五间”夜访周恩来等人的,经过据理力争,说服苟坝会议其他成员,改变战略战术,从而使红军从此走上了无比正确的革命道路。

1935年3月,红军长征路过苟坝时,周恩来、朱德、徐特立、谢觉哉、邓颖超、康克清等曾居住于此,因房屋正房为六列五间,所以当地群众习惯称这种结构的房屋为“长五间”。

乡愁

2015年6月16日习总书记来到遵义枫香镇花茂村,深入了解党员群众之家、土特产服务中心、制陶工坊,就扶贫开发工作、谋划“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进行调研考察。在调研期间习总书记还来到村民王治强家里,与其拉起了家常,询问当地脱贫致富情况,看到鲜花盛开,道路两旁房子干净整洁,总书记有感而发地说:“怪不得大家都来,在这里找到乡愁了”。

我们理解“乡愁”的含义,实际是一种对家乡的眷恋之情,是故土情结,是一种家国情怀,是社会情缘,留住“乡愁”就留住了赤子之心!

大龙井

歌曲《红军来过我家乡》曾这样唱到

那一盏铜马灯点亮黎明的曙光

那一条红军路曲折迂回向远方

那一口红军井有你洗衣的石梁

那一道高山岗梨花桃花又开放

那一片梯田上春风吹来菜花黄

那一口红军井井水还是那么甜

那一个红军村幸福长过了时光……

这口井就在离苟坝会议会址不远的路口,这首歌寄托了花茂村人对红军一往情深,也正是这首歌激励着花茂村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决心。

花茂古陶

有着500多年烧制土陶历史的花茂村,在十几年前却是一片萧条,土陶作坊转产倒闭者不在少数。如今,花茂土陶已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的爬坡窑已被环保陶瓷烧制窑取代,现在花茂村有土陶作坊50多家,每年生产土陶制品数十万件,已形成集陶艺销售、展示、体验、旅游为一体的陶艺文化创意街。

这里还活跃着一群对篆刻艺术执着追求的年轻人,李宗强、廖学刚、陈程、邓毅等,他们经常在毋先才的陶艺作坊,进行陶印创作,近年来他们的作品连续入选“贵州省篆刻展”和“西部书法篆刻展”,他们为花茂古陶注入了新的活力,谱写了新的篇章。

我们还就陶印的创作技法、烧制火候、拓印要领进行了深入交流,在一起共同创作了花茂村、苟坝会议、乡愁、红军马灯、大龙井、不忘初心等数十方与当地革命史迹风土人情相关的陶印作品,用陶印这种艺术形式记录了花茂村的脱贫过程和发展经历。

                             图文/魏广君

傍晚时分,与当地篆刻家李宗强、廖学刚、陈程、邓毅等还在交流技艺。

参观遵义美术馆,与馆长刘德等人合影。(左起廖学刚、廖连心、邓毅、徐晓军、魏广君、刘德、魏杰、李宗强、陈程)

苟坝小道 20x20cm 卡片 2019年

苟坝小道 20x20cm 卡片 2019年

长五间出口处 20x20cm 卡片 2019年

长五间出口处 20x20cm 卡片 2019年

花茂村一角 20x20cm 卡片 2019年

花茂村一角 20x20cm 卡片 2019年

政策好,支部工作的好,产业发展的路子正,人又勤劳,“贫穷”自然会消退。

写之时,毛主席的词句“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一直在我心中激荡。

长五间(急就章) 5

长五间(急就章) 5.8x5.3cm 陶质 2019年 这里的“长”字刻反了

苟坝会议(急就章) 11x9

苟坝会议(急就章) 11x9.8cm 陶质 2019年

马鬃岭(急就章) 9

马鬃岭(急就章) 9.5x9.5cm 陶质 2019年

当时没有找到准确的“鬃”字入印,生造之,望识者谅解。“马”字也是即兴多划拉了一些道道,并对在场的朋友开玩笑说这是个“斑马”。

编辑:彭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