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研成果

庄汉生:两岸当前美术市场与交流 庄汉生:两岸当前美术市场与交流

来源:发布时间:2011-12-28

庄汉生:两岸当前美术市场与交流

    大陆自l992年邓小平先生南巡时提出“要抓紧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力争国民经济更好地上一个新台阶”,从此中国市场经济开始快速发展。中国的经济崛起为世界发展带来机会,如同19世纪的美国、20世纪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日本,成为世界经济贸易增长的驱动力之一。


    高速的经济发展带来了繁荣,极大地激发了人民长期被压抑的物质享受和消费冲动。物质利益对人的诱惑力比精神的感召要直接迅速得多,人们除了吃饱穿暖外,物质消费开始丰富多彩,同时也带动了文化生活多样化。美术品是物质文明发展的具体物件,具欣赏价值和经济价值,中国的美术品市场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美术产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


    中国人什么都能炒,什么都能卖,从蒜头、大豆和姜葱,到现在当红的红酒、普洱茶、绘画、工艺品,出于对巨额利益的追求,许多人趋之若鹜的争相收购美术品,好像生怕错过这千载难逢、稍纵即逝的宝贵机会。


一、中国经济起飞,激活美术市场

    过去十年我们见证了中国的崛起,中国文化艺术产业随着经济的发展也兴起了前所未有的革命性变化。


    2008年11月金融海啸袭击,中国股市陷入低迷,房地产也因中国政府强力管制停滞不前,煤老板、地先生、石老板等富豪怀着巨资,纷纷砸重金抢进艺术市场,形成盲目购买的疯狂乱象,不管对不对,不论等级如何,从量到级别来说种类繁杂,中国书画、油画、雕塑、版画、工艺品及其他杂项(玉器、瓷器、木器、贵金属、家具、紫砂、古琴、金石篆刻、古籍善本,邮品钱币,珠宝首饰)等形形色色,造成市场兴旺,蓬勃猖狂。


    面对资金狂潮蜂拥而来,高、低端艺术市场纷纷启动。大陆一级城市画廊、拍卖行、私人博物馆、工作室激增。二三级城市也有较不成熟的画廊出现,这些似画廊非画廊的商店,水平参差不齐,提供付费的茶水、简餐,现场有专人弹奏乐器,有钢琴、小提琴、古筝、古琴,胡琴等,吸引城乡居民进门消费。这些中产阶级是繁荣国家中最稳健的阶层,他们的文化消费领域不断拓展,美术品在消费结构中的比重明显增加。


    由于市场需求剧增,但精品资源有限,这也就成了伪造、作假者最好的时机。生产高仿赝品成为一个巨大的“产业”,比文化创意产业还赚钱。这些产品旧款新作栩栩如生,真真假假混着卖,而仿的在市面上竟然也卖的很好!于是大量扑朔迷离的美术品官司和真伪之争也随之潮涌。


    仅就收藏中国书画而言,它历来都是小众的事情,但如今却似乎已经变成了一种大众娱乐、全民投资的事情,如同股票、基金,房地产似的,大家都在谈论,而且都想投身其中。


    中国书画市场兴盛,除了与快速增长的经济实力有关,也受到“送礼文化”的影响。在中国,送酒、送烟给领导是非法的,但唯独送画是合法的。在外交活动中画作更是国务礼品,这些艺高情深的国礼代表了我国的文化传统和艺术风貌。送礼文化从上至下造成风气,大量的礼品需求,使得画作的升值空间更可观。


    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空前繁荣,很大程度上得力于资本的介入和推动。民间企业机构频频入场,企业收藏艺术品可以发挥的作用不胜枚举,一来它是公司企业形象和社会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品的收藏与社会展示,不但是公司的文化品位与社会档次的显示,也是一种社会慈善与人文关怀的姿态。二来艺术品一向是最佳的投资工具,是企业税务规划的重点项目,再者艺术收藏品可在历史上永续流传。


    而银行企业更推出了艺术品基金。中国艺术品基金目前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信托方式的基金,一是以有限合伙形式存在的私募基金。其中最高调的当属中国民生银行,2007年民生银行推出了非凡理财“艺术品投资计划1号”,将募集资金按照一定比例标准投资于中国近现代书画、中国当代艺术品和少量的古代书画作品。此基金2009年7月产品到期,到期年化收益率高达12.75%。2009年民生银行再次推出“艺术品投资计划2号”。20l0年“民生现代美术馆开幕”展现金融企业跨足艺术产业的气势。鉴于民生银行的成功,2009年招商银行推出“私人银行艺术鉴赏计划”、建设银行推出“国投信托·盛世宝藏l号保利艺术品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


    银行除了自有的资金外,又带来大量的客户资源,将之引到艺术市场领域。未来以企业团体为主的投资者,将占有艺术品投资市场的一大部分。金融机构与基金进入艺术市场助长态势,假如未来大陆银行都参与艺术品市场,投入的银行资金将极为可观。届时,艺术品到底会飘到哪,无人能预知。


    2010年,中国国画市场的价格达到了极致,张大千晚年巨幅绢画《爱痕胡》在嘉德2010春季拍卖会上,以人民币1.008亿元的天价成交,中国近现代书画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嘉德2010秋季拍卖会,李可染画作《长征》拍出人民币1.75亿元,翰海20l0秋拍中,徐悲鸿写实巨制《巴人汲水图》以1.7136亿元成交。20l0全球拍卖额前l0名的榜单:第1名毕卡索、第2名齐白石、第3名安迪·沃霍尔、第4名张大千,第6名徐悲鸿和第9名傅抱石,中国艺术家占居了将近半壁江山。


    2011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规模继续扩大,各地区艺术品拍卖市场呈现繁荣发展的态势。在春拍中,大陆l0家拍卖公司共举办了218个专场拍卖,成交额205.09亿元,和去年春拍l02.14亿元的成交额相比,增长超过100%。目前全球艺术市场美国占34%,中国占23%,英国占22%。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艺术品交易市场。


    从古代书画到当代水墨,亚洲藏家和投资者敢于出价的勇气,重新回复了中国书画艺术应有的荣耀。经济与文化艺术的发展可以联袂出击,利益与使命之间的拿捏与平衡,需审慎行之。

 

二、台湾美术市场与两岸交流趋势

 

    美术市场与经济表现呈正比,三十多年来台湾美术市场历经起步、狂飙、直线下滑、逐步复兴、沉寂调整等阶段的洗礼,已形成有秩序的成熟运作规律,如:成熟的市场经验和操作机制,广泛的人脉关系,规避市场风险的能力。


    台湾近年以艺术博览会,较能吸引人民的目光,它是画廊和收藏家、学者、艺术爱好者、媒体等交流的重要管道。累积十八年经验的“台北国际艺术博览会”,是亚洲地区历史最悠久的艺术博览会,2011年8月台北国际艺术博览会不论在招商或是展览内容规划上,都有重大突破,今年参展画廊高达124家,其中66家来自国际,规模突破以往。在主办单位用心的规划下,吸引了大量的人潮。


    中国热在全球发酵,台湾美术市场面临重心板块位移,资金移往大陆,新兴买家的成长迟缓,收藏家的观望与买家的缩手等种种因素,使得买气萎缩许多。近年来台湾虽有艺术家创作出相当优秀的作品,但是如果缺乏庞大的国家力量或强势的经济背景支撑,想要在这股浪潮中占有位子,势必将是一段辛苦的路。台湾资源有限,地域狭小,市场规模有限,台湾必需认清当前两岸形势已发生巨大改变,必须要积极发展两岸政策的新思维。唯有在新思维的带领下,才最符合台湾的利益,才不致在下一波的市场里,失去更多。


    回顾两岸交流,1987年,台湾领导人解除长达38年的戒严:同年开放探亲,开启两岸关系崭新的一页。对台湾方面的举动,中国大陆表示肯定与赞扬,公布了“关于鼓励台湾同胞来大陆投资的规定”、“鼓励台湾人民赴大陆探亲旅行之规定”等一系列促进两岸民间交流的措施。1991年两岸政府分别设立了负责两岸协商的民间团体,台湾有陆委会授权的“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大陆是国台办授权的“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这两个中介团体务实地就牵涉到两岸政府公权力的事项,进行实质协商与签署协议,是两岸制度化协商的开端。


    2008年,台湾领导人的两岸政策最高指导纲领为“以台湾经济为优先,对两岸人民有利”,秉持“正视现实、开创未来:搁置争议、追求双赢”的原则,寻求两岸共同利益。两岸两会在过去三年举行了6次高层会谈,签署了15项协议,为两岸人民福祉及两岸关系良性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如:开放两岸海空运直航,开放大陆人民到台湾观光,陆资来台投资。进行两岸金融、农产品检疫检验。推动两岸食品安全、医药卫生、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合作、智慧财产权保护合作等。


    至此,两岸的民间来往日益频繁,交流项目从探亲到经贸、观光、体育、学术、文化、宗教、科技、大众传播等各方面。交流深度,也由早期的人员互访、召开学术会议等“点”、“线”的范围,发展至“面”的交流,如交换出版品、合作研究、技艺观摩、共同拍片等。


    现今两岸文化界的互访,展览、联谊,以及学术界的交流活动,已频繁的融入一般人民的生活中。两岸文化交流主、承办单位,台湾和大陆有很大的不同。在大陆主要是官方主导,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设有画院、美协、文联、政协艺术室、协会等,这些专职单位下的画家出身专业的美术院校,多数拥有丰富的创作资历及人脉关系,并掌握政府资源。而台湾自1949年后,没有设立这些具官方背景的文化艺术单位,所以台湾对大陆的文化交流一直都是由民间文艺界团体主导,官方支持。


    近年来两岸文化艺术交流似有麻木疲乏之趋向。这种疲乏的趋势和大陆画价曰趋攀升有关,在当代艺术市场的推波助澜下,艺术与经济之间的关联性被强化,市场价格与艺术价值发生了紧密的连结。当代中国绘画的市场价格和十年前相比成长了十倍左右,艺术界的风气也随之丕变。大陆一级画家们各自有市场和学术地位,加上公务繁忙,往返大陆、台湾一趟需花3-5天或7-8天,画家们渐渐对赴台交流不是很热衷。


    以中华两岸文化艺术基金会为例,2011年5月本会举办“纪念辛亥100周年两岸百家水墨大展”,邀请了60多位大陆画家参展,筹备期间曾和几位大老研究过,希望针对此次展览画作能做永久性典藏,但和大陆画家接触后,发现大陆对典藏观念有不同的解释,原因在于大陆骗画出售的负面状况时有所闻,造成画家对典藏并不认同。再加上典藏价格无法面面俱到,满足各人所需,最后决定不管是台湾、大陆都不典藏,展览后画作安全奉还。


    现阶段两岸文化交流活动中的主力,大陆已转为二、三级城市里所设立的画院,美院、美协等团体,如附属于国台办下的“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会”,为促进中华民族统一,符合中央政策,经常举行两岸文化艺术交流活动。


    大陆的商界人士纷纷以多种形式支助开展各类文化艺术活动,对两岸交流亦非常热心,不仅为企业或个人博得美誉,也为社会树立了良好模范。台商在大陆发展近三十年,平常和各文化领导、艺术家亦有交流,事业有成后,也乐意为当地艺术家支持牵线,积极为两岸文化交流搭建平台。他们都是两岸文化交流的生力军。


    台湾民间团体、跨国公司、非政府性组织(NGO)一直是两岸交流的重要力量,对两岸关系的发展具有价值陆与意义陆。以“中华两岸文化艺术基金会”为例,本会虽有官方参与和国民党背景,但在两岸文化艺术交流的历程中,由于不涉及政治意涵,且有助于双方沟通与资源互补,以及弥补政府部门从事两岸交流之不足,因此广获两岸艺术界之高度肯定与支持。在多年来与艺文界人士的情谊互动里,因着身旁朋友的大力支持与信任,本会经与各界商讨并礼邀艺术领导、求教学者、专家,于20l0年由本人发起并敬邀李奇茂大师整合和指导,汇聚两岸四地及海外艺文界领袖、精英、专家、学者共同发起“中华画院”。


    在台湾政府监督管理之下,2011年5月中华画院正式成立,以研究、学术、创作、教学、动漫艺术、艺术馆、创作基地,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贡献心力,以文化创意产业经营模式发展相关专业服务。依两岸文化之政策,作为推动国际及两岸文化艺术交流平台。迈入此一新的里程,本会愿为推展、发扬中华文化汇集更多资源,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加强两岸政府部门和文化艺术界的合作与互动。增进两岸文化艺术交流,实现中华民族统一。

 

三、结论

 

    中华民族在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形成了优良的文化传统。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文化的分裂、融合、延续和发展,都是在既有的传统基础上进行传承、变革与创新。两岸同文同种,虽然超过六十年的分治,在各自发展路途上有不同的经历,但中华文化不偏属于台湾或大陆任何一方,它是全体中国人所有,我们不必斤斤计较于文化上的从属问题。务实地就台湾与大陆的地缘、文化、经济与血缘等关系来看,除非政治因素的介入,否则两岸之间的交流势必不可能断绝。文化艺术是使两岸关系朝向正面发展的出路。两岸文化交流需维持及不断巩固,仍须作出长期的努力。最后综上所述,在此提出下列看法:

 

1.创造两岸双赢之目标

 

    在经济稳定成长的大环境中,中国艺术市场将持续兴旺,虽然价格难免会有小幅波动,但真正扎根于中国传统与历史的艺术品永远没有泡沫。毫无疑问,中国绘画艺术的主流就是中国画,中国画仍将是市场热点。台湾的艺术经营者、创作者对大陆的艺术市场从未缺席过,从早期画商到大陆搜购古董、艺术品,到近年开设在大陆一级城市开设拍卖公司、画廊,也引进了台湾的艺术家。


    当前大陆美术市场从牛市到“牛逼”,台湾应调整步调、改变策略、强化本质,而大陆应了解台湾的困境与侷限,不吝于体恤台湾、提携台湾,希望两岸在中华文化的智慧启发下,开创更多合作机会。

 

2.创建“两岸艺术创作交流基地”

 

    2011年全国两会发布的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中,要求“推进文化创新”。规划纲要草案强调,“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


    巩固两岸关系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基础,全面深化两岸经济合作,努力加强两岸文化、教育、旅游等领域交流,积极扩大两岸各界往来,持续推进两岸交往机制化进程,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建立健全两岸经济合作机制,全面深化两岸经济合作,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以《十二五纲要》为最高指导方针,中华两岸文化艺术基金会依据长期的两岸文化交流实务经验,殚精竭虑的规划出《两岸艺术创作交流基地》,借此能为中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尽一份力量,同时必能加强两岸文化交流,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促进中华民族统一。


    两岸艺术创作交流基地是一处永久陆会址,为建立推广、创作、市场三个面向的艺术产业整合平台,功能多于一般的美术馆,将形成以创作基地带动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带动地方致富,相互衔接,协同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经济链。


    台湾保有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也由于四百年移民文化包容个性,中华文化在台湾经过多样文化激荡和融合,形成文化多元陆,且更为丰富,造就许多良好的文创产业,科技、学术、动漫、设计等皆有一定水平,这也是台湾文化宝贵的一部分。


    政府及产业界也非常清楚,撇开两岸政治的纷扰,两岸产业若能整合,将是整个大中华圈极大的优势。在未来,中华两岸文化艺术基金会仍将一本初衷继续“提升两岸文化艺术交流,共同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促进中华民族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