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梁占岩:艺术家应该有一种大文化的思考——“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国内作品验收评审现场访谈 梁占岩:艺术家应该有一种大文化的思考——“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国内作品验收评审现场访谈

来源:中国美术报发布时间:2018-12-25

【编者按】11月21日,“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国内作品验收评审在北京圆满完成。这一国内迄今为止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美术创作工程,以跨越时空的258个选题,构成了一部视觉艺术的史诗。作品质量是艺术创作的生命线,更是衡量工程成功与否的关键,本报记者通过对参加验收评审的近50位专家现场采访,与读者分享评委们眼中的“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及验收评审作品。

梁占岩

中国国家画院国画院常务副院长

“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艺委会委员

作为一个人物画家,赶上了这个大型创作活动是非常幸运的一件事。我们处在一个兴盛的时代,国家对文化重视,并给予资金支持,才有了这样一个浩大的美术创作工程。能够借助这样宽广的平台,来施展自己在艺术创作上的能量、才华、感悟,是个提升和展示自己的好机会。这次“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集中了众多优秀画家参与其中,堪称是中国美术界的一大盛事。只有国力强盛,国家有雄厚的资金,并建立文化自信,才能有这么一个举措。我作为一个参与者,在这个创作过程中有很多体会,一个个体应该关注国家的命运,应该有一种大文化的思考,而不仅仅是表现个人的情感。对个性的尊重也是这次活动所倡导的,一个艺术家应该有自己的视角,应该有融入其中的文化上的考虑。但如果没有国家的意识,没有文化的高度,没有全局的观念,艺术家个体的个人情感支撑是确立不了的。所以,通过参加这个活动,我从中体会到了很多关于绘画本体的问题。

梁占岩在验收评审现场

梁占岩在验收评审现场

作为中国国家画院的画家,应该为国家尽一份心,应该把自己积攒的能量、把多年来磨练的技能,充分地发挥出来,让作品有一种高质量的体现,有一种精神的含量,才不辱没“画家”这个称号,也不会降低中国国家画院平台的高度。任何的懈怠、任何的偏执,都可能跟这个最前沿、最高端的艺术标准对接不上。我努力地想把自己的作品画到满意,充分发挥个人的艺术能力。在这样一个精英的团队里头,我知道自己的弱点在哪儿,也能看到自己的不足,气量的不足或者技能磨练的不够精到。所以,这也是对于个人综合素养的一种提升。我希望在这次创作活动当中自己能有所长进。

通过这次活动的评审,接触了很多画家,尤其是国外的画家,我认为,国外的艺术家更多地是关注艺术语言的个性,更遵从艺术规律,充分发挥艺术的潜能和创造力,这是绘画本体的价值和意义。西方是一个更强调艺术个性和自由的区域,他们更能独具一格,更能发现属于自己的兴奋点,所以他们的创作手法新颖、角度独特。但是,因为文化差异,可能他们的融入感会相对弱一些,他们的一些作品好像跟“一带一路”主题有一种若即若离的距离感。

作为一个艺术家,我希望自己有这种若即若离的分寸的把握,让我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也要有一种信马由缰的信念,在自己的一方舞台上,释放自己的艺术能量。这大概就是一种相对有制约、有规则的方式吧。这其中的优劣很难讲清楚,但是我觉得外国艺术家更自由、更任性,更有那种作为艺术家的独特气质,这是让我欣赏的一个方面。

编辑:彭越